四川省筠連縣:四三三“工程”弘揚新風正氣
“四塊陣地”扮靚鄉村“新家園”
村莊是最貼近農民群眾的社會單元。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筠連縣圍繞展現“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結合“一區三帶”黨建示范群和基層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加強農村思想文化建設四塊陣地。
一是建立宣傳文化墻??h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統一設計制作全縣鄉風文明建設專用標識,各鄉(鎮)指導轄區內各村(社區)分別打造1個以上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宣傳文化墻。目前,全縣已經建成宣傳文化墻321個。這些宣傳文化墻對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是建立道德講堂。近年來,在縣有關部門支持下,各村(社區)結合農民夜校建成道德講堂260個,道德模范走進道德講堂基層巡講142場次,推進了農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是建立主題院壩。各鄉(鎮)著力打造1個以上家風文化主題示范院壩;各村(社區)圍繞“忠孝文化”“禮儀文化”“感恩文化”“家風文化”“產業文化”建成1個以上主題院壩,目前全縣已經建成主題院壩265個,推進了優良家風的形成。四是建立田園書吧。以縣文化館、圖書館為總館推進鄉(鎮)分館建設,“書香筠州·自助書屋”建設和農家書屋數字化升級改造不斷加快,各村(社區)建成開放式田園書吧260個,讀書氛圍越來越濃厚。
“三支隊伍”豐富文化“新生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筠連縣大興以文化人、以文治家、以文興村之風,圍繞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打造三支隊伍。
一是打造新鄉賢隊伍。通過評選表彰優秀村干部、農村致富創業能手、道德模范等平臺,挖掘退休后返鄉或回鄉居住的老干部、老教師、老職工等本土鄉賢,涌現出肖正才、陳道乾、張航銀等780名新鄉賢。這些新鄉賢在引導群眾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打造志愿者隊伍。筠連縣積極推進城鄉志愿服務工作,出臺《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實施意見》《筠連縣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實施意見》等文件,建成全縣學雷鋒愛心聯盟,組建18個鄉(鎮)志愿服務大隊、260個村(社區)志愿服務隊,現有注冊志愿服務隊伍346支、各類志愿者70961人。這些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帶動越來越多的人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筠連縣還成立筠愛義務工作者協會,開展幫困助學、社會扶貧、敬老助殘、公益宣傳活動,成為筠連縣脫貧攻堅主力之外的一支生力軍,協會先后獲得四川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第六屆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等榮譽稱號。
三是打造文體骨干隊伍。全縣培育挖掘鄉土文體人才近10000人,組建筠州、槐花、春風等藝術團18個,各類農民演出隊伍400余支,廣泛開展“村晚”、鄉(鎮)文藝調演、廣場舞大賽等反映時代精神、形式多樣的農民群眾性文體活動。農民群眾通過參與文體活動,促進了夫妻和睦、家庭和順、鄰里和諧。
“三大活動”助推文明“新風尚”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在于個人落小、落細、落實,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筠連縣圍繞提升群眾文明素質、改善農民精神風貌,開展三大活動。
一是推進文明創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積極爭創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范縣,深入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和“爭做文明女性 建設美麗家園”創建活動。目前,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實現全覆蓋,全縣共有文明鄉鎮市級9個、縣級9個,文明村(社區)國家級2個、省級2個、市級72個、縣級184個。
二是推進好人評選。著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積極組織參加“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活動。騰達鎮黨委副書記、春風村黨支部書記王家元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稱號,騰達鎮向陽村村民楊文全、巡司鎮鹽井村村民吳祖詁、沐愛鎮南坪村原黨支部書記黃祖均3人獲評“中國好人”。 此外,還有17人獲得“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好人”“ 四川新時代好少年”榮譽稱號,130人被評為縣級好人、180人被評為鄉鎮級好人、2600人被評為村級好人,“行行有標兵、村村有先進、鄉鄉有榜樣、縣上有典型”的“筠連榜樣”體系初步建立。
三是推進移風易俗。筠連縣各級黨組織把治理“請客風”作為振興筠連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規范操辦紅白事作為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和黨員民主評議內容。近幾年先后出臺《筠連縣進一步整治城鄉居民亂辦濫辦酒席的指導意見(試行)》《筠連縣進一步深化移風易俗工作的實施方案》《筠連縣遏制基層“請客風”工作方案》等文件,發放《反對亂辦濫辦酒席樹立文明新風倡議書》,全縣18個鄉(鎮)成立工作領導小組,243個村(社區)全面建立紅白理事會,并制定了《紅白理事會章程》《紅白事村規民約》。黨員干部帶頭示范,深入整治城鄉居民亂辦濫辦酒席,教育引導廣大群眾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全縣培育移風易俗首批帶頭人780名,廣泛推進文明新風的形成。
記者問及筠連縣培育文明新風經驗,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雷敏說:“主要有三點,一是抓住持之以恒這條主線。做到一張藍圖施工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一點又一點地改進,一年又一年地推進,鍥而不舍、精準用力、久久為功。二是注重全域創建這個關鍵。全縣全面實施‘全域文明村鎮’創建工程,縣級及以上文明鄉鎮、文明村(社區)雙雙實現100%,達到整體突破、全面推進的社會效果。三是把握守正創新這個原則。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市級試點縣實際,充分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用,運用好‘學習強國’平臺,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面對面、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達到了城鄉文明同步發展、整體提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