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pnqo8"><strike id="pnqo8"></strike></td>

    1. <acronym id="pnqo8"><strong id="pnqo8"></strong></acronym>

    2. 山東省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用足綠水青山環境紅利

      2019-09-11 09:08:19   來源:中國文明網   作者:佘春明

      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史。幾千年的歷史實踐證明,只有遵循規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呵護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也才能進一步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下簡稱“兩山”理念),是引領當代中國樹立生態文明觀、堅定綠色發展的理論之基,也必將成為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全面和諧的理論基礎。在新時代的發展實踐中,我們需要更深入地領會“兩山”理念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兩山”理念不僅僅包含自然、經濟方面的思想內涵,同時更是一場發展理念、思維方式、工作模式、價值觀念的重大變革,帶來的將不只是單純的自然生態、經濟生態方面的改變,也必將促進政治生態、社會生態、文化生態的良性發展,進一步開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共生的新境界,彰顯出強大的真理力量。

        “兩山”理念是對傳統文明形態的總結反思,必然帶來自然生態上的“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是對人類文明發展道路深刻反思的思想結晶,只要認真踐行“兩山”理念,必然能帶來自然生態上的“綠水青山”。

        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恩格斯一百多年前的話,就像亙古不變的警世恒言,如果打破大自然的平衡,造成掠奪式破壞,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從“兩山”理念最早提出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的發展看,余村30多年前炸山開礦、興建水泥廠,曾經成為安吉的首富村,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破壞了當地自然生態,讓物質滿足帶來的幸福感蒙上陰影。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安吉提供了綠色發展的方法論。如今的安吉浴火重生、脫胎換骨,成為我國首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縣級城市。

        痛定思痛后的幡然醒悟,必然要求恢復綠水青山,但并不是單純強調綠水青山本身創造多少價值,綠水青山就是一種資源,就是一種價值,就是一種財富,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念體現的就是這種生態文明思想、綠色發展觀念,強調遵循自然規律,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把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兩山”理念是一場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必然帶來經濟生態上的“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并不是單純強調依托綠水青山的生態經濟,更重要的是構建以“低投入、無污染、高產出”為核心的高效經濟生態系統。這種經濟生態系統要求,統籌配置基礎設施、產業配套、人力資源、政務服務、教育醫療等資源,實現各種經濟要素快速集聚、相互融合、協同發力,形成催生最佳效益的產業生態鏈、經濟生態圈,推動各類經濟尤其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這是發展理念上的一場深刻變革。

        過去,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誤的認識:生態與經濟是對立的,維護綠水青山必然會限制經濟發展。但從湖州的實踐看,一個綠水青山的地方,經濟同時呈現出蓬勃發展、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2018年,湖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1%,居浙江省第2位;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20.0%和20.9%,均居浙江省第1位。湖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在哪里?支撐點就是這種高效的經濟生態系統。

        依靠產業生態鏈、經濟生態圈的高效經濟生態系統,不僅能維護綠水青山,更能產生遍地金山銀山。這既是對“兩山”理念的深刻闡釋,也是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修復”思想觀念和“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傳統模式的有力駁斥,為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提供了科學方案。

        “兩山”理念是對價值觀念的引導、凈化和修復,必然帶來政治生態上的“綠水青山”。盲目追求金山銀山的背后是唯GDP的政績觀,而政績觀的實質是一種價值導向,價值觀直接支配和決定政績觀。單純追求金山銀山,導致政治生態的破壞,表現為領導干部價值觀扭曲,一切以利益為重,左右互相攀比,上下層層作假,“秀數字”“秀工程”“秀形象”,甚至是嫉賢妒能、搬弄是非、內耗互斗、相互詆毀、相互誣告,不僅損害政治生態的“肌體”,更傷害身處政治生態中的每一個人。“兩山”理念強調的不僅僅是自然生態和經濟生態的自然純凈,也是政治生態上 “綠水青山”般的自然純凈。它推動的是領導干部價值觀的轉變,也是人與人“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的和諧共生,更是樹立一種凝聚人、鼓舞人、激勵人的正確價值導向和共同價值目標,這必將是一種對政治生態的凈化。

        從湖州的政治生態中,我們也可以略見一斑。在“兩山”理念的引領下,湖州干部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心無旁騖干事業,彼此之間互相包容、互相支持、互相愛護,人民來信很少,幾乎沒有干部誣告等問題,形成了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生態。同時,湖州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差異化考核,以打樁論英雄,營造了崇尚實干的濃厚氛圍。

        由此可見,“兩山”理念帶來的是思想認識、思維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全方位轉變和提升,形成一個以務實干事、和諧共事為共同價值目標的生態系統,促進了政治生態上的“綠水青山”。

        “兩山”理念倡導精神文明上的自覺自律,必然帶來社會生態上的“綠水青山”。人與人和諧的社會生態至關重要,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兩山”理念既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也謀求人與人的和諧,并且強調人的自覺自律,約束自己的行動,追求“向上”“向善”“向內”“利他”的精神品質,凝聚了社會正能量,必然會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在“兩山”理念的引領下,湖州群眾安居樂業,人與人和睦相處、守望相助,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1.71∶1,城鄉均衡發展、協調發展、一體化發展。特別是隨著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高,生態文明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農村垃圾分類管理達到百分之百,污水處理達到百分之百,城鄉差別逐步縮小。

        “兩山”理念本身就是一種生態文明思想,所倡導的和諧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公平,以及經濟與社會、生產與消費、城鄉與地區的協調,這種和諧靠的是精神層面上高度的自律自覺,共同營造社會層面積極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

        “兩山”理念是對中華民族“天人合一”思想的發展,必然帶來文化生態上的“綠水青山”。“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產生于道家,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等思想,都深刻揭示了天與人一體,一切人皆應尊重、遵循自然規律。同時,“天人合一”也是儒家哲學思想的重要基礎,孟子的“天人相通”、張載“天人一氣”等觀點,也都揭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盡管道家、儒家對“天人合一”思想的表述不同,但都在闡釋一個主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兩山”理念正是這種“天人合一”思想的發展。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人與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要素,共同組成了一個有機有序的“生命共同體”,是“天人合一”的共生關系。“兩山”理念秉持了遵從自然法則的大邏輯,飽含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理念,充滿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共生的哲學精髓,是對中國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傳統文化的最好注解。特別是“兩山”理念在內涵上,已經不單純是自然、經濟、政治、社會的理論范疇,更重要的還是一個文化和思想觀念,所蘊含的辯證法則以及自然觀、發展觀、價值觀、政績觀,是一個文化理念上的提升,是一種精神領域上的升華。同時,“兩山”理念所弘揚的生態文化,作為一種行為準則和文化理念,必將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生態協同共進,提供最深遠、最持久、最根本的文化力量。

        總之,“兩山”理念的時代內涵要求實現了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深刻遵循,其時代價值涉及到自然生態、經濟生態、政治生態、社會生態、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由此形成了一個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體現了事物之間的辯證統一性和相互依存性,必將引領我們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色五月激情五月

    3. <td id="pnqo8"><strike id="pnqo8"></strike></td>

      1. <acronym id="pnqo8"><strong id="pnqo8"></strong></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