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pnqo8"><strike id="pnqo8"></strike></td>

    1. <acronym id="pnqo8"><strong id="pnqo8"></strong></acronym>

    2. 讓優秀傳統文化育德潤心引領成長

      2021-08-30 09:39:21   來源:中國文明網   作者:
      記者24日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強化重大主題教育整體設計,研究制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等指導性文件。(8月25日《南方日報》)

        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篇目和內容進教材,可以更好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發展。筆者認為,在不影響基本教學安排的前提下,在中小學生教材中適當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通過課堂主渠道、學校主陣地、社會引導和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方式,讓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學生生活,浸潤學生心靈,使中華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心靈?,F行中小學各學科課程標準及其教材有豐富的反映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利用好課堂這個主渠道,找準教學“結合點”,尋找“著力點”,引導學生在學習誦讀中了解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傳統文化在課堂上有效滲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正確認識優秀傳統文化,引領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發揮校園主陣地作用,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熏陶作用不言而喻。在校園重要位置里張貼優秀傳統文化格言警句標語、噴繪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墻畫、打造傳統文化經典走廊等途徑,大力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同時,舉辦寓教于樂教育活動,比如誦讀經典、詩文創作、繪畫書法、視頻微課等,讓傳統文化慢慢滲透學生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師生共同參與的開筆禮、護蛋等傳統性、趣味性活動,錘煉學習品質,讓學生順其自然地將所學知識轉化成自身能力。

        發揮校外課外引導作用,提升學生傳統文化修養。傳統文化教育,社會和家長不可缺失,應將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形成合力。一方面,注重課堂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創造條件,開展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親子活動,利用青少年宮開展“文化講座”“書香家庭”等活動,發揮好人館、圖書館、文化遺產等教育功能,讓學生在課外中增長閱歷,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家庭平時應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孩子禮儀、知信等美德傳授,家長以身作則,作出榜樣,與孩子一起共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家庭作業適當安排生活內容,比如日常內務,洗衣做飯等,以“行為作業”的方式布置給每一個家庭;通過更多的生活實踐,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可以凈化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素質,引領健康成長,社會、家庭和學校應共同努力,讓廣大青少年汲取更多優秀傳統文化營養,做具有傳統文化根基的合格人才。


      色五月激情五月

    3. <td id="pnqo8"><strike id="pnqo8"></strike></td>

      1. <acronym id="pnqo8"><strong id="pnqo8"></strong></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