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紅、山丹丹、井岡翠竹,北京畫院藝術家把這些“紅色”植物畫進黨史館
所選“紅色”植物寓意深遠
這幅《輝耀大地》陳列在黨史館三層的兩個主題展廳之間,當觀眾在此駐足休息時,畫面中百花齊放的濃濃春意仿佛撲面而來,清澈的山泉肆意奔流、青翠的毛竹修直挺拔,共同勾勒出神州大地蓬勃的生命力。
“接到黨史館的創作任務時,已經是四月中旬了,距離開館只有兩個月,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北京畫院副院長莫曉松回憶,當時有關專家已經將畫作的主題定為“百花齊放”。但是,如何配合黨史館的環境,通過傳統花鳥畫體現建黨百年的主題呢?三位畫家反復研究討論,決定以《輝耀大地》為題,透過描繪與黨史有關的“紅色”植物,呈現百年來的光輝歷程。
“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畫家們選擇了井岡山最具代表性的映山紅和翠竹作為畫面的主體。在畫面左側,紅艷艷的山丹丹花象征著中國革命的圣地延安。而畫面正中盛開的牡丹花,則寓意著祖國的欣欣向榮、繁榮昌盛。
“這些植物都是代表革命精神,具有中國特色的,此外還有凌霄花、紫藤、高山杜鵑等點綴其間,組成了一個比較豐富、飽滿的畫面。”李雪松對植物特別有研究,他曾兩次赴井岡山采風、寫生,實地感受過漫山遍野盛開著映山紅的美。“井岡山的杜鵑其實有非常多的品種和顏色,這一次我選用了最具代表性的大紅色品種來表現。”而在竹子的繪制上,莫曉松用層層疊疊的構圖突破了傳統文人畫中一枝一葉的表現方式,更凸顯了革命的豪情。
用墨色山水支撐起宏大主題
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北京畫院的藝術家們對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并不陌生。作為新中國成立最早的專業繪畫創作機構,北京畫院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集體創作過《東風吹遍百花開》《十三陵水庫》《首都之春》等經典作品。此次承擔黨史館創作任務的三位畫家也曾經分別為天安門城樓、國家大劇院、駐外大使館畫過多件巨幅作品,三人還在2014年為APEC北京峰會創作過一幅高6米、長12米的巨制《和風清遠》?! ?/p>
中國美協顧問、北京畫院藝委會主任王明明是三位畫家中最年長的,也最有經驗。在他看來,《輝耀大地》僅有花卉還不夠,更要體現祖國的山川大地。“莫曉松和李雪松都是非常優秀的花鳥畫家,他們繪制的花卉在細節上非常精彩、耐看,也寓意著革命的幾個重大轉折點。但是,光畫花很容易使畫面變成一個平面,那么我就在其間加上山石、山泉,營造出一種空間感和流動感,更加強化‘輝耀大地’的主題。”
在一個多月的集中創作期間,畫家們每天從早上八點工作到深夜,反復修改、渲染??紤]到畫作是在高大的展廳中陳列,需要從遠處給觀眾帶去強烈的視覺效果,因此在色彩運用上也格外講究?;ɑ艿牟糠?,明艷生動;山水的部分,則用淡墨暈染。“比如大面積的映山紅,就用了朱砂這種礦物質顏料,一遍遍地涂上去,才有一種厚重、熱烈的感覺。而墨色的山水則增添了中國畫的味道,使整件作品產生一種虛實相生、氣韻靈動的意境。”王明明說。